唢呐吹奏在寿县是十分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早在明清时期,它就是社火、灯会、节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音色不但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而且随着演奏技巧的运用,还具有柔媚低婉的表现力。传统的唢呐吹奏乐曲,有《雁落沙不滩》、《到春来》、《朝天子》、《赶驴》、《一枝花》、《抬花轿》等等。
在长期的演奏活动中,民间艺人们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娴熟技能,创造出了“吹咔”技巧。用碗、杯等半圆形物体,控制着唢呐的发音气流,模拟戏曲中的人物对话和演唱,十分逼真,深受欢迎。特别是摹集仿本地流行的“四句推子”、庐剧、黄梅戏的一些唱段,惟妙惟肖,如同人声演唱一样传神。这是所谓“文吹”,此外还有“武吹”。“武吹”包括“吃”、“擤”、“吐火”、“竖獠牙”等对棚比赛时的演奏手段。
在寿县众多的唢吹奏班中,水平较高的有瓦埠镇的“俞传友吹奏班”、涧沟镇的“刘贺春演奏班”、堰口镇的“戴喇叭班”和“尹喇叭班”、安丰镇的“吴家响手班”等。
值得一提的是涧沟镇“刘贺春唢呐班”。这个班,还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全家老少三代都吹唢呐,年长的70岁,年幼的12岁,男的女的一起上,所到之处,格外受到欢迎。二是这外吹奏班的伴奏乐器齐全,除唢呐外,竹笛、笙、二胡、板胡等都有,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乐队,因此他们所演奏的乐曲,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加完善一些。班主刘贺春本人的板胡演奏,在寿、凤、淮、六地区名噪一时。他的演奏技巧十分特殊:按弦的左手全部套上金属环套,奏出的声音明亮、清脆。在为“四句推”演唱伴奏时,加花、衬托手法十分突出,对歌者的演唱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在演唱间奏(过门)时,常用板胡奏出鸡鸣狗叫,百鸟啁啾之声,使得演唱分外活跃。在吹打乐合奏中,板胡与唢呐对答、轮奏等技巧的运用也非常得体,为吹打乐增添了新的情趣。(方 敦 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