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六安文史

我亲历的霍邱治淮

日期:2014-09-16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     字体:[] [] []    保护视力色:       

霍邱境内河流较多,有淮河干流、史河、淠河、沣河、汲河、泉河、石龙河等。但主要的是淮河干流。昔日淮河洼地26.5米高程以下面积27.5平方公里湖地,水来一片汪洋,水去蔓草荒野,沿淮人民群众种地艰难,生活十分贫困,许多群众外出逃荒乞讨。1950年春,我任周集区陈村乡助理员时,亲赴沿淮灾区检查被洪水冲毁的土地房屋,沿淮群众靠政府救济和吃糠咽菜为生。他们迫切要求政府兴建淮河大堤,根除水患,能使沿淮人民安居乐业。

1950年政务院决定治淮,1951年伟大领袖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当时的六安专员公署成立了专区治淮指挥部,着手进行治淮准备,各县培训了大批治淮专干,分赴区、乡,协助区乡深入宣传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精神和治理淮河的重要意义,发动群众参加治淮。笔者当时任小乡制的助理员,因为治淮需要,被潘集区委调到朱郢乡任乡长,同时任朱郢治淮中队中队长,那时县成立治淮总队部,分队以下成立若干民工小队,以分队作战。朱郢乡分配一名姓邹的治淮专干。从19512月、3月两个月组织发动,全乡共组织治淮民工500多人,分成14个分队于3月中旬开赴治淮战场,被分配在龙窝坝500米长工地,那是一个被洪水冲毁的深潭,我们500多人干了一个多月,沉下的土都没露出水面。眼看别的中队的堤坝都出水高,而我乡从表面看还是水潭,村干部和民工都埋怨我是“鳖乡长”人,但填土一旦出水,由于我乡因水潭深,分的堤段短(500米)很快就赶上兄弟中队。当时的断面是堤底50米宽,顶宽8米,按外坡15,内坡15铺土(除龙窝坝深潭,其他工段断面为外坡13,内坡15)层土层硪,每层土厚40厘米,上一层土,打一遍硪,硪式要求打成鱼鳞形,月牙形,套打三遍包矸包水,每个中队配备一名收方员,每个土塘都留有收方土柱,按土塘大小,土柱高低收方,按方付酬,每方土的报酬为大米一斤二两,硪工为一斤五两。朱郢中队在龙窝坝干了3个月才竣工。这段堤坝经过几十年数次大水考验,未出任何问题。这说明当时虽工程施工难度大,质量还是过得硬的。

霍邱的治淮当时声势是浩大的,主要建设项目有临王段淮堤、城西湖蓄洪大堤、城东湖蓄洪工程、姜家湖行洪区以及蓄洪区庄台等处的土方工程。淮河治理除建筑堤坝的土方工程由地方政府和治淮指挥部门组织民工完成外,建筑物工程则由国家投资和专业施工队进行兴建,地方配合组织民工负责土方工程。

霍邱县的治淮工作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兴建除涝工程确保沿淮洼地旱涝保收。霍邱境内的沿淮洼地有临王段、城东湖、城西湖蓄洪区洼地,姜家湖行洪区洼地及淠河民生堤洼地等约有耕地40余万亩。这些洼地每逢雨季,内水汇集,外水顶托,渍涝成灾。对沿湖洼地的排涝治理,根据各洼地受涝渍的具体情况,采取的措施是:

——开挖排涝沟渠,自然排水。除各沿淮乡村发动群众,自力开挖一些排涝沟渠外,治淮投资也按照多项大型排涝工程的兴建。临王段洼地、由王岗湖、大成湖、严家湖、李集南湖四个洼地组成,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地面高程25米以下的86平方公里,耕地86000多亩。土地肥沃易涝成灾。大大治淮时期,霍邱县治淮总队组成民工近6000人对原有的北逸渠、临王渠、堰逸渠、严湖渠、李逸渠五条排水干沟渠,全长50余公里,进行拓宽挖深。1951年冬开工,次年春完成,做土方55万多立方。从此临王段洼地各湖诸水汇集,从逸桥涵排向城西湖。再如淠河洼地,集水面积72平方公里,有耕地40000多亩,经常受涝,1953年淮委拨款开挖民生圩淠械沟渠,南起大李台子北至民生涵,全长18.5公里,设计沟底宽5米至20米,水深1.5米,流量16秒立方。沟渠西部开挖3条东向支渠,修建涵闸3座向淠左主渠排泄内涝,沟渠东部开挖3道排水沟,全长14.2公里,并开挖垂直中心沟,修建防洪排涝闸三座,向淠左主渠排水。

——兴建排涝涵闸。一般排涝内渠的小型排水涵洞均由乡村自行修建,较大型的排涝闸由国家治淮和基建工程投资安排。如临王段的逸桥涵,位于上格堤南端,用以排泄临王段洼地五条排涝渠内涝。该逸桥涵曾几年整修扩建,总排水量达92.4米。再如兴建民生泄水闸三孔,孔宽3×3.5米,底高18.3米,排水流量30.1秒立方。

——建机电排灌站。沿淮河、姜家湖、淠河洼地的排涝工程另一措施就是国家投资兴建机电排灌站,由基建投资兴建的电力排灌站有淮河境内的陈村电力排灌站,城西湖军垦时由南京军区围垦部队为解决民圩排涝和垦区排涝兴建的临淮岗工农兵排大站,曾台子、陈郢子、王截流、高台子、高塘、城南六个电力排灌站,由基建投资兴建的姜家湖电力排灌站,淠河民生圩机排改电力排涝站等,这些电力排灌站,临淮岗大站规划最大,具体数据不详。其次是陈村电力排灌站,它位于周集区原李集的陈村,用以抽排王岗湖及堰逸渠以南102平方公里集水。全部工程由站房、防洪闸、引水涵洞、开关井、灌溉涵、灌溉明渠、防洪围堤、排涝进水闸和输变电线路、变电所等单项工程组成。排灌站安装16型立式混流泵四台,配六千伏一千瓦电机4台,抽排扬程6.5米,流量25秒立方,抽灌扬程10米,流量8秒立米。该站从霍邱110千伏变电所供电,架设霍邱县至陈村35千伏输电线路51公里。建降压变电站一所,装4千伏安354伏安变压器2台,二百千伏35千伏直配变压器3台。该工程由六安行署水电局设计,霍邱县组织施工,土方工程由受益地区组织民工3000人负责施工,电站水工建设由六安水电工程队承建,省水利安装公司负责机电安装。19779月开工,历时6年于1983年建成试运行。共完成土方69万多立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2100多立方,砌石13000多立方,总投资(含排灌区沟渠配套)716万元。该工程建成后,发挥较好的排灌效益。

在几十年的治淮过程中,霍邱县高度重视行蓄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

1991年大水后,国务院决定继续治理淮河,县内的治淮工程项目相继实施,主要工程是修建行蓄洪时撤退道路和通讯设施,1992年秋,霍邱成立了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机构专司领导安全建设工作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据霍邱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苏振声同志提供的资料,1992年秋收刚结束,全县组织沿湖区8个乡镇5万多民工拉开城西湖、城东湖、姜家湖安全建设序幕,从199210月开始到1997年,共完成撤退道路29条,计202公里,其中最长的霍邱至周集的湖心路长达60公里,建路桥涵629座,其中混凝土路面占总长度的91%。避洪楼工程,饮水机井全面启动,通讯设施逐步完成。5年内完成总投资4261万元,其中乡镇自筹2066万元,占总投资52%。行蓄洪区撤退道路仿佛象一条生命线、幸福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是:防汛抢险由被动变主动,原来一遇行蓄洪县乡干部兴师动众、线长面广紧急动员迁移不仅难度大,往往贻误战机。现在乡村配有通讯设施,一旦行蓄洪号令可快速行动,确保防汛抢险转移正常运行;湖区群众在行蓄期间撤退有路可行并可用机械化运输,人民生命财产得到保证;便利了湖区群众生产生活。一条路搞活了一方经济便利群众出勤做运输生意,用机械生产,促进了乡村企业的发展。

在纪念治淮60周年之际,我将亲历的治淮工作和所了解的有关资料写出来,目的是让后人了解治淮之艰难,今日淮堤坚固来之不易,更好地爱护淮河大堤,以造福沿淮人民。

沙道义 作者系原六安地区淠史杭续建工程指挥部副指挥)